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交流平台的建立,“国共合作”的话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今年恰逢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笔者由此谈谈有关历史上国共合作的一些情况。
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20世纪初,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而诞生的革命政党。192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欲从广东北伐,实现国家统一,却陷入了内部分裂、组织涣散的状态。当时,苏联基于其地缘政治利益,愿意支援中国革命。1922年8月,孙中山在上海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马林建议让革命意志坚定的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工作。孙中山接受了这一建议,不久派出蒋介石及共产党人张太雷等赴苏联考察学习。
起初,中共中央不以马林的建议为然,认为与国民党还是通过“党外合作”,关系比较好处理,后来经过争论,才同意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案。因为中共那时隶属于共产国际,是它的一个支部。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认为,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这就等于批准了“国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俄为师,进行改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全体党员加入了国民党。在国民党“一大”上,中国共产党中有十人被选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大”后,国民党在全国开展组党和设立党部的工作,中共于此出力甚多,这样不到三年,国民党党员就发展到号称百万的规模。国共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在苏联帮助下成立黄埔军官学校,创建党军。黄埔学生军取得了东征胜利,巩固了广东根据地。期间,中共还发挥其善于做民众和宣传工作的优势,接连发动五卅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及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很快形成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高潮,使北伐顺利出师,节节胜利。
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虽使国民革命大发展,却在国民党内部任谁都看得明白“最能奋斗的是共产青年”,于是“以两党党员混合革命,小党胜于大党为忧”(蒋介石语)的防范、排斥之心日增。特别是孙中山逝世后,一些“联共”政策的反对派陆续抬头。鉴于国共关系错综复杂,中共党员纷纷要求改变“党内合作”方式,却被苏联顾问鲍罗廷压下。鲍认为,中共要以大局为重,忍耐求和,等北伐取得彻底胜利,再来检讨、解决国共合作的方式问题。进入1927年以后,随着北伐军攻占长江流域,国民党分裂成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和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中共受到宁汉双方的忌恨与猜疑,形势愈加险恶。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员。7月15日,汪精卫决定“分共”,宁汉开始反共合流。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可以列出多端,如共产国际不谙中国国情的错误指挥,套用别国经验搞“党内合作”;不适时地要求中共开展土地革命,人为制造了两党之间的不少矛盾;中共政治经验不足,工农运动出现“过火”,导致北伐阵营内部的不满;蒋介石搬来“革命是非专政不行的,一定要一个主义,一个党来专政”的主张,不允许党内有党等等。然而更加根本的是当时人们无法跳出传统中国“打天下坐天下”的政治规则。后来,毛泽东总结说,中国人民没有任何的政治上的自由权利。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这是拿血换来的经验。
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8月,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国内各党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中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促使事件和平解决,并向蒋介石提出联共抗日等项条件。次年2月,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嗣后,国共双方就合作问题进行了近半年的谈判。由于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军及根据地等主张,双方难以谈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15日,中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等四项保证。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谈话,当天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在庐山与蒋介石继续谈判。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与此同时,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蒋介石等就发表中共宣言和改编红军问题,在南京举行谈判。国民党方面终于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共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国共商定的对日作战战略分工,中共以其善打游击战、运动战的所长,深入沦陷区,开辟敌后战场;国民党则在正面战场迎击日军进攻。期间,两党之间虽有摩擦,甚至发生过阴谋消灭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但在日本侵华的民族大敌面前,国共都浴血抗战,英勇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可以说,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内战,结果败退台湾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后,中国社会人心的最大愿景是和平建国,可以说这也是国共两党面临的顺应民意的共同目标。起初,蒋介石同意开政协会议,也支持国方代表与共产党等其他政治力量协商制宪。可是,国民党内“打天下坐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既然不愿与他人分坐天下,那就必须用武力来剪灭异己,国民党内主战派十分猖獗。其实,“打天下坐天下”思想也是蒋氏自己加以贩卖的。1944年他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批了共产主义,又批自由主义,反复强调的只有一条: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蒋介石这种为国民党一党专政制造理论根据的说辞,引起国内各界的普遍不满和批评。
与国民党比起来,中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纲领,准确把握了当时中国的社会人心,并且满足了人民大众的所欲所求。新民主主义的主张是:在政治上,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在文化上,建设为民主政治和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服务的新文化。进而,中共把“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又以反专制主义为第一”(毛泽东语)作为自己的斗争方针,在国内外舆论界占得了十分有利的位置。
与中共比起来,国民党对社会民意的判断与把握发生了错误,从而发动了内战。内战爆发后不久,“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席卷各地,“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之歌响彻全国,国民党最终完全失掉了民心,也失掉了在大陆的政权,退守台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一定能够为共圆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共成为执政党。站在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中共领导人希望国共能够进行第三次合作。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接着,曾经通过章士钊、曹聚仁等人与国民党方面接触,商谈合作的事。1979年,邓小平说:“现在可以提第三次国共合作。”1983年他再次提出:“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国民党领导人蒋经国却坚持与共产党“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进入1980年代,改革开放使大陆亿万民众迅速脱贫致富,社会政治迈向民主与法制的轨道。这给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国民党领导人蒋经国以促进。1987年11月,台湾当局终于开放了岛内部分居民赴大陆探亲。199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对发展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5年春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穿越近60载政治风雨,终于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并建立起两党的交流平台。2008年,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两岸关系大步迈进。“三通”的实现,使双方人员往来年突破700万人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施行,促进了两岸经济一体化。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强调: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今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会见了连战,他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可以预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一定能够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王也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